<母乳媽媽的內在能力>
生完小孩幾個月後,醫院有類似關懷孕產婦的計畫,被叫去和一個家醫科的女醫師聊聊天,主要問值班數和上班時數有沒有符合規定。兒科本身對孕產婦算親善,所以我有受到蠻好的福利。
但唯一想跟學姊抱怨的是擠奶環境不大好。
值班室有許多同事來來去去,我很難找到”有插座 又獨立的空間”
兒童大樓有一個擠奶室,但是是在地下一樓,擠奶時間已經是擠出來的,不可能再花時間在那麼遠的”通勤”上。
😣後來在護理師幫助下找到一個庫房,所以在小小的庫房擠奶,有時候還會有人進來拿東西。
但學姊本身生了三個小孩,哺乳時間長達六年,她跟我說
‘我相信物競天擇,想要生存下來的就一定找的到辦法’
“哺乳媽媽一定要學會手擠奶”
💪她可以邊meeting,邊罩個哺乳巾一邊手擠奶還可以發言
💪她可以邊上博班的課坐最後一排手擠奶
💪她可以看門診 在空檔的時候 把門鎖起來就開始手擠奶
我聽了受到非常大的啟發。
哺乳空間環境及相關規定是我們要努力爭取的,我碰過月子中心媽媽奶量超順餵得很好,但要退奶的原因是因為要上班後完全沒有空間能擠奶。
但退一步想,在別人幫助我們之前,我們有沒有辦法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生存下來?